财联社8月31日讯(记者王俊仙何凡)国内创新药械企业的“出海热”正在持续。在弗若斯特沙利文主办的2024新投资大会上实盘配资平台网址,围绕出海的议题颇受参会者青睐,多个圆桌论坛均以出海为主题展开。
而我国创新药出海也已出现新趋势,例如出海BD(License-out)数量在2023年首次超过License-in,今年上半年约八成跨境BD为出海BD,且出海BD交易的TOP10事件交易总金额规模已接近前两年的全年水平。对于火热的出海BD趋势,也有参会专家提出理性看法,呼吁做好内功,不能光有热情。
跨境BD现新趋势
“从今年开始,尤其是生命科学类企业在出海上明显加速。从个人的感受来说,我今年上半年收到的inquiry(指询问)非常多,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inquiry。”爱尔兰投资发展局生命科学行业总监肖嘉已经在一线直接感受到了出海热。
近日,由弗若斯特沙利文主办、头豹协办的2024第十八届沙利文中国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三届新投资大会在上海开幕,在分论坛——以“应变局,开新局”为主题的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设置的医药专场和器械专场上,均有颇多围绕出海的主题探讨。
据悉,由于我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基于商业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在早期的成长阶段所采取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快速跟进(fast follow)海外优质创新药,或通过License-in模式引进国外创新药的中国权益。但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出现同质化趋势,加之政策引导、国内创新药企开始更加重视自主创新研发,与此同时,我国创新药跨境交易的趋势也发生新的变化。
在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中,沙利文分析称,License-out模式成为2023年以来中国医药最主要的出海方式之一。2023年,中国本土药企License-out的交易数量持续增长、交易规模不断刷新,全年共发生58起License-out事件,首次超过了License-in的项目数量,中国创新药行业开始从“引进”向“输出”转变。
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行BFC Group的董事陆琦雯表示,中国企业跨境License-out交易的数量逐年上涨,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产品出海BD数量占到跨境BD交易总量的80%。而且MNC非常支持中国创新药出海,总结MNC过去从中国License-in的交易数量和金额来看,前十大MNC已经给中国创新药支付了72亿美元首付款,总交易金额达到450亿美元。
据沙利文上述蓝皮书不完全统计,2024年H1中国创新药领域共发生34起License-out事件,TOP10事件的首付款金额共7.2亿美元,交易总金额合计202.1亿美元,而在2022年和2023年License-out交易TOP10事件交易总金额合计分别为210.6亿美元和232.9亿美元。以此来看,2024年上半年TOP10事件的交易总金额规模已经接近前两年的全年水平。
陆琦雯预计,未来一两年内,中国创新药企出海交易仍会不断涌现,一方面是基于中国药企迫切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创新药出海交易的增多,中国药企的创新研发能力也逐渐得到了国际认可。
不出海就出局?
出海似乎成了国内药企缓解内卷焦虑的一个方式,但也不失为缓解药企现金流压力的重要方式。
和铂医药-B(02142.HK)副总裁、投资者关系与企业发展负责人陈侑晨表示,坦白说在香港市场可能开始对BD交易审美疲劳了,一开始有一些交易出来,股价会有很大涨幅,但慢慢的可能市场觉得几千万美金的首付款不算什么了,BD对股价或整个资本市场的影响慢慢开始被淡化,但无论如何,对企业来说BD很重要,这是实实在在的短期现金流。
启德医药创始人、CEO秦刚也认为,BD是药企多元化发展渠道的重要方式,是当前资本市场情况和支付体系下,药企需要更多资源注入来支撑国内研发,尤其是临床开发进入后期非常烧钱。
但当前对BD的追捧也让业内人士有所担心。
“有的企业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大家都想做License-out,特别是科创型企业多面临抉择,甚至生存危机的挑战。”诺源医疗董事长兼总裁蔡惠明对目前出海浪潮有所担心,他认为企业还是应当做出真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药械,发挥优势找出差异化竞争方法,做好内功,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做好准备。
肖嘉认同该观点,他认为出海需要本身产品或服务就具备竞争力。因为在国内卷不赢的,出海也卷不赢。在国内市场内卷,面对的是国内竞争者,但到国际市场,可能面对的竞争者是默沙东、礼来等MNC,竞争会更加激烈。
他进一步表示,现在出海热度太高,所谓“不出海就出局”实盘配资平台网址,这个也没有错,但是不能光有热情。出海是其实长周期事件,在落地过程中是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信息不对称、文化的差异,困难一定比想象中多得多,而且周期一定会比预计要长,所以耐心会比热情更加重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免费炒股配资观点